20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被关停!近日,陕西省卫生健康执法监督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全面规范强化预检分诊,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截止目前,全省关停各级医疗机构2305家。其中,绝大多数为基层医疗机构。涉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11家、村卫生室549家、个体诊所1517家。


近段时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因防控措施执行不到位,被关停的消息不绝于耳。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临沂市关停卫生室、诊所28家;安徽肥西县24家医疗机构被暂时关停;山东省枣庄市23家医疗机构责令停业整顿;浙江省温州市关停96家基层医疗机构;广东省高州市关闭3家基层医疗机构……


“对不符合院感防控要求的限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关停。”8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院感防控专项排查时强调。频现报端的关停消息从侧面印证了院感防控督查的落实和威力。


一、十大问题

从官方督查发布的消息来看,基层医疗机构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1、未在醒目位置粘贴标识,引导相关症状患者到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

2、违规接诊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咽痛、腹泻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患者。

3、预检分诊设置管理存在问题,未配备非接触式测温设备、手消毒液、流调登记本、无健康码人员登记本。对就诊患者未询问流行病学史;未进行体温测量;未查验健康码;

4、医疗机构内见多名人员未戴口罩;亦未见工作人员进行劝导。

5、未落实首诊负责制:接待发热患者,没有书写门诊日志。

6、部分住院陪护人员未及时开展核酸采样检测。

7、工作人员未全部完成新冠疫苗接种。

8、物表地面消毒、紫外线消毒登记出问题。

9、医务人员不熟悉疫情防控最新要求,部分医务人员不熟悉发热患者处理流程,未组织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诊所等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10、医务人员未做好个人防护。例如,接诊患者时未着白大褂、口罩、圆帽……


二、落实“十必须”、“十严禁”

针对暴露出的这些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基层医疗机构应在以下方面给予充分重视,注重自查自纠。

1、粘贴告示:没有设置发热门诊的,要在醒目位置张贴标识,引导具有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患者到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不得常规诊治具有此类症状的患者。

2、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必查健康码,测量体温、口罩佩戴情况。(某些地方还要求有14天行程码),对有发热和/或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详细询问具体的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

3、严格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在做好患者流行病学的问诊和相关信息登记基础上,及时向主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并尽快通过120救护车将其转至设置发热门诊医疗机构。

4、设置发热门诊(诊室)的医疗机构,要将具有新冠肺炎可疑症状的患者全部引导至发热门诊(诊室)就诊,并进行核酸检测。等待检测结果的患者全部留观。

还有的地方明确要求,基层医疗机构要落实“十必须”、“十严禁”。

微信图片_20210828160605

基层医疗机构因疫情防控措施整改落实不到位而被关停,毫无疑问将影响到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那么,该如何寻求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救治的平衡?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曾指出,互联网医疗以及互联网医疗咨询服务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通过线上引导患者就医,分时段就诊,尽量减少患者在院内的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张冬莹等研究者也在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防控常态化工作中提建议道,基层医疗机构可充分开展线上诊疗和咨询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家庭医生线上诊疗,循序渐进地推广在线签约、在线问诊、在线处方、健康管理及康复指导等服务。


北京也要求,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慢性病患者长处方、线上咨询和就医指导以及送药上门服务,同时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主动与签约服务对象联系沟通,了解其健康状况,做好健康提示和跟踪随访,保证第一时间掌握辖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服务。


—END—

来源:医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