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中心 ”联动、5大专业急救中心县域全覆盖、远程医疗辐射到所有乡镇卫生院…1月24日,河南省医政工作会议召开,总结交流2018年全省医政管理工作,研究分析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安排部署2019年医政管理重点任务。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医政工作新点颇多……

新点一:推动“四级中心”联动

四级中心即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医学中心、省区域中心、县域中心。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已开展2年,今年重在对照国家建设标准补短板,找差距,确保完成创建目标。

省级医学中心10个,包括肿瘤、心血管、脑血管、儿童、妇产、传染病、口腔、精神、呼吸、老年医学等。
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今年重在谋划布局。
县域医疗中心:纳入民生重点实事,投入18亿元,依托县人民医院建设50个,2020年实现全覆盖。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阚全程要求,这50个县域医疗中心要对标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及《河南省县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目录(试行)》,着力引技术、引管理,实现医疗设备换代升级,重点学科做优做强,实现“人有专长、科有重点、院有特色”,如期建成立足本县、影响周边、功能完善的县域医疗中心。
到2020年所有县域医疗中心全部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一些医院要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截至目前,河南省内县级医院尚无一家三级医院。
据介绍,推进“四级中心”联动,意在促进全省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力争大部分疑难危重病在省域层面得到解决,进一步解决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使县域内就诊率进一步升起来,省域外转诊率进一步降下来,急诊急救和公共卫生救治能力保障进一步强起来。


新点二:分级诊疗推进着力“四个分开”

“四个分开”,即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进区域分开;以县医院能力提升为抓手推进城乡分开;以重大疾病单病种管理为抓手推进上下分开;以日间服务能力为抓手推进急慢分开。
会议指出,分级诊疗的发展路径主要为医联体,包括县域医共体和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前者主要在县域内,由县级公立医院牵头,实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化管理,建立医、防、康融合服务模式,医共体内部实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信息、绩效、药械“七统一管理”。后者主要在城市,由市级医院牵头。


新点三:5大专业急救中心县域全覆盖

5大专业急救中心即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及危重孕产妇救治。到今年年底,实现5大专业急救中心县域全覆盖,努力构建多学科联合、信息共享、区域协同的急诊急救诊疗平台,提高急危重症医疗救治能力。
同时,二级以上医院急诊急救要确保绿色通道的通畅。


新点四:远程医疗辐射到所有乡镇卫生院

今年远程医疗要辐射到所有乡镇卫生院,有条件的可以到村。
2018年,河南已开始远程医疗整合工作。截至目前,依托设在我省的国家远程医疗中心,我省已经建立省级远程医疗综合交互平台和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等6个省直单位远程医疗系统也整合接入,年内将完成所有县医院在该平台与所有省直单位进行远程会诊和数据交换。


新点五:加强电子病历信息化诊疗建设

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电子病历信息和电子处方有效共享机制。到2020年,三级医院实现电子病历信息化诊疗服务环节全覆盖。 
特别是门诊预约诊疗,各个医院院长要强力推动。


新点六:质控中心引入淘汰退出机制

会上下发了《河南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对质控中心的设置进行了规范。同时明确,省、市级专业质控中心实行动态管理,考核引入淘汰退出机制,以推动我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促进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新点七:加强麻醉队伍建设

会议提出,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委《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和我省《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实施方案》,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麻醉医师培养和队伍建设,增加麻醉医师数量,优化麻醉专业技术人员结构。
扩大麻醉医疗服务领域,创新推广分娩镇痛等服务,满足麻醉医疗服务新需求。通过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相关政策,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确保麻醉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培训中心医培宝典.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