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卫生院陷入腐败案   回扣近90万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某医药代表行贿案牵出了一串长达近10年的基层医疗领域腐败利益链,带金销售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1645586000(1)

  据该案例刑事判决书显示,被告人杨某在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为向江苏省泰州市寺巷卫生院推销医疗器械,并找到该院针灸科原负责人陈某(已判决)申请引进相关产品。   杨某承诺按照使用量支付陈某回扣,并支付回扣款合计人民币超62万元。

  

  具体情况如下:  


  1.2011年10月左右  引进电极片  回扣约44万

  2.2017年2月左右 引进超声波耦合剂贴片 回扣约6.5万

  3.2017年2月左右 引进远红外磁疗贴  回扣近12万


  追溯到去年12月末,涉及上述卫生院的还有另一起带金销售案。被告人周某接受医药代表季某请托,并在针灸科原负责人陈某的帮助下,引进雷火灸产品。从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周某支付陈某现金人民币近24万元。 

 

  这两起涉案金额近90万元的医用耗材腐败案,向基层医务人员尤其是享有一定支配权限的管理人员敲响了警钟。  


  2、基层依然存在带金销售   这些科室风险最大  


  带金销售,通俗来说就是一些医药企业在制定药品、器械投标价时,提前把处方医生和有决策权的要害部门的商业贿赂算在里面,通过给这部分人群好处费即回扣,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  


  滋生医药腐败,浪费国家医保基金,把压力转嫁给患者,加重看病难。  


  基层医师公社从一资深医保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药物基本是从专门的采购平台购入,零差价销售且开展的诊疗业务相对较少,某种程度上说是相对安全的。  


  但一些不良经销商仍然无孔不入,   重点瞄准逐渐兴起的针灸或其他专科领域如康复、眼科等科室。  


  这些科室因诊疗几乎不涉及药品,处方或检查单里涉及的耗材消耗也相对模糊,经常成为某些经销商瞄准基层的重要市场。  


  因为这些小型耗材更换频繁、消耗量大,产生的累积回扣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  


  3、国务院发声   消灭带金销售  


  针对这些依然存在的医药腐败问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   2022年2月11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  

1645586029(1)

  会议指出,未来将通过不断完善措施,特别是将供应、质量、信用等相关因素纳入集采规则,从体制机制上净化医药流通的生态环境,即根治带金销售,净化行业生态,从而激励企业通过规范竞争,促进流通行业的整治。  


  此前,国家其他部委也早已发布相关文件,遏制医药腐败。

  

  1月14日,中纪委在官微发文指出,医疗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等问题,破坏了行业风气,加重患者负担。


  1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要求全国卫生医疗机构从2022年2月1日起,医保、价格、招标采购、行风廉政建设情况等信息及时主动公开。这将极大压缩医院采购中的灰色环节,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1日,《医师法》马上施行。第五十八条规定,严重违反医师职业道德、医学伦理规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或者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活动,五年直至终身禁止从事医疗卫生服务或者医学临床研究。  


  政府机构的严密部署加上《医师法》的严格施行,都在向我们传递重要信号:未来如论是在大三甲还是基层领域,带金销售的行为都将无处遁形,任何参与医药腐败的医务人员都会受到严惩。  


—END—

注:本文转载自基层医师公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