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患者车祸挤压伤,胫腓骨骨折,肿胀三度,临床应用甘露醇消肿治疗,护士随后在同病房为其他患者进行治疗操作。

大概在输注甘露醇 5 min 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此外,患者述胸闷、 心悸,随即出现寒战、意识淡漠、四肢冰凉等休克表现。

51

图源:站酷海洛

护士立即呼叫其他医护并进行抢救:测血压 85/50 mmHg,停止了甘露醇的输注,更换其他液体;

迅速建立第二条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给予肾上腺素肌内注射,并吸氧、心电监测、保暖,辅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

25 分钟后患者的血压恢复为 105/76 mmHg,35 分钟后意识恢复,血压恢复为 115/79 mmHg,面色红润,血氧饱和度 95%。

患者在死亡边缘被拉了回来。

回头想想,假如输完液后我们立即离开了,假如患者晚叫我们一会儿,假如我们处理不及时,这条鲜活的生命是否就终结在了普普通通的一袋甘露醇液体上?那会是多么痛的教训!

52

图源:图虫创意


甘露醇在骨科的应用

渗透脱水药物甘露醇,主要为 20% 的高渗溶液,能很好地起到消胀的作用。

其能减轻组织水肿,注射后不易从毛细血管渗透入组织,使血浆渗透压得到快速提高,促进组织间液转移到血浆,产生组织脱水,从而减轻水肿。

其实甘露醇在骨科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比如:

对开放性创伤患者临床治疗早期合理适量使用甘露醇(125 mL,20%,20 min 内完成静滴),能够有效改善创伤面血液循环、预防张力性水泡的出现;

对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保守治疗应用甘露醇脱水,同时抬高患肢、骨牵引、拆除石膏固定改用支具拖、湿敷硫酸镁等,可以消肿、降低骨筋膜室压力,避免切开减压;

甘露醇在应用中也鲜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最近这一例应用甘露醇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案例,给了我们关于用药安全更多的思索,分享给大家希望引起大家的警惕。


甘露醇不容忽视的并发症

因为临床应用广泛,所以我们习以为常,输注时并没有密切观察以及有效监督。

查阅文献我们得知,应用甘露醇容易发生很多的并发症,如血容量不足、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损害等。

同时,甘露醇发生静脉渗漏时会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坏死;过度脱水将会导致脑血流量下降、血液高凝,甚至是脑梗死;

甘露醇滴注速度过快,会导致血容量在短时间内剧增,从而造成循环负荷过重致急性肺水肿和心功能受损;

结晶的甘露醇容易导致静脉炎、静脉硬化、闭塞等。

最危险的也是最值得注意的是过敏性休克发病迅速,大部分发生于用药开始后 30 min 以内 (最快 0.5~3 min);

而且病情严重,血压会瞬间骤降至 80/50 mmHg 以下,甚至出现生命体征消失的危象;

故要格外注意给药 30 min 内的窗口期,发现早期异常先兆 (如呼吸困难、胸闷、心悸或寒战等) 后立即停药,以恢复患者血压及意识障碍为先。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首选肾上腺素肌内注射,并吸氧、输液,辅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防止脏器并发症发生。

在使患者脱离危险的同时,竭力消除纠纷隐患。


甘露醇静脉滴注时注意事项

1. 甘露醇容易结晶,滴注前要认真检查甘露醇有没有充分溶解。如果有结晶需放到热水里,等结晶溶解后再用。

53

结晶的甘露醇

(图源:图虫创意)

2. 要注意滴注的速度,滴速太慢起不到脱水的作用。一般 250 ml 的甘露醇要在 20~30 分钟内滴完。

3. 滴注甘露醇时要严密观察病情,记录尿量和入水量,复查电解质,防止患者心脏功能出问题。

尤其是有心脏病的老年人,以及心脏功能不好的患者需禁止滴注甘露醇。

4. 滴注过程中要观察注射部位有没有药液外渗及红肿,如果有要更换扎针的部位,局部用喜辽妥或者 50% 硫酸镁湿敷。

5. 与甘露醇联合用药时亦可能造成风险,不能与甘露醇配伍的药物有:地塞米松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利奈唑胺注射液、丹红注射液、氟罗沙星等注射液。

因此,若采取联合用药,应间隔用药;确需接续使用时,可在其间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冲管,以减少不良反应。


甘露醇输注时护理要点

1. 对应用甘露醇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巡视严密观察,加压的患者要自始至终都守护跟前。

2. 护理人员应掌握甘露醇的用量,般不宜超过 100 g/d。

3. 应用甘露醇后注意观察:(1)有无颅内压继续升高和颅压偏低所出现的症状;(2)需精确记录尿量,并计算 24 h 总尿量;(3)掌握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甘露醇应在加温后无结晶的情况下应用。每次输注前认真检查有无结晶。

5. 应掌握给药速度,一般成人输入 12 ml 即每分钟输入 200 滴;

小儿 5~7 ml/min, 即每分钟输入 120~140 滴(具体要根据小儿大小及血管粗细而定)。

6. 在应用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压的同时,要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其平衡。

7. 发现穿刺部位有红、肿、热、痛,应及时采取措施。


—END—

注:本文转载自丁香护士,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