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脉采血时先拔针还是先拔管的话题,丁香护士也曾经发文探讨过:静脉采血:止血带何时扎、何时松?先拔针还是先拔管?

人卫版《基础护理学》第 6 版中有如下描述:采血结束,先拔真空管,后拔去针头,再按压止血。

71

图源:人卫版《基础护理学》第 6 版


这样看来,难道大家的操作步骤都是错误的吗?

静脉采血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静脉采血关系到疾病诊断与治疗等临床医疗行为,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如何采用正确的技术进行静脉采血就显得格外重要。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第 3 版中提到:采集最后一管血时,当进入采血管的血液由直线状呈滴状时,松开止血带,迅速拔针;

采血针长硅胶管内的血液借助管内残余负压被吸入,既可使采血量符合要求,又避免了血液溢出而污染操作者及环境。 

72

图源:《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第 3 版


笔者认为,临床实际操作与理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不能总是用理论的标准去衡量临床实际操作。

临床护士这样操作也有其一定的道理,只要操作时注意无菌操作原则,保证采集到要求的标本量,又能保证护理人员不被血液所污染,先拔针还是后拔针都是可以的。

对此问题,大家有何见解?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静脉采血知识

三问三答:真空采血知多少

Q1. 真空采血的原理是什么?

真空采血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负压控制采血量,将双相针的一端刺入静脉;

见回血后将另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内,血液在负压作用下自动流入试管,当采血管内负压耗尽,血流停止后才拔掉真空采血管。


Q2. 采血前要评估哪些内容?

首先,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针对性心理疏导。

通过与患者核对信息、告知相关注意事项、解释操作目的等,提高患者的认知,增加护患信任感,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其次,要了解患者年龄、诊断等基本信息,做好患者身体评估。

包括身体状态、穿刺部位皮肤完整性、皮肤有无红肿淤血等,保证穿刺的准确性、有效性。

最后,还应妥善准备各种采血操作用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注意手卫生,根据不同检查项目选择合适的采血管及采集血量。

73

图源:图虫创意

Q3. 采血时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

首先,应合理选择采血部位及采血静脉,宜选择皮肤完整无破损、活动度好的一侧肢体,穿刺血管以弹性度好、充盈度好、粗、长、直、易固定为佳。

其次,应注意静脉穿刺技巧,穿刺时保证静脉充分暴露及充盈。

若显露不明显、充盈度差可重复握拳、轻拍血管、由下向上轻按穿次静脉等动作,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血管收缩,此时最好让患者在室温下待上一会再采血,以保证穿刺准确性。


最后,要沉着冷静。

在采血过程中会涉及到进针角度问题等因素,包括患者的胖瘦、皮下脂肪厚度还有血管情况等;

进针角度要因人而异,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要没见到回血就乱了阵脚,盲目乱探针最终导致穿刺部位神经损伤等。

经验分享:常见采血故障与处理方法


1. 采血针滑出

原因分析:采血过程中会因未固定或拉扯致采血针滑出血管外,也有可能是因固定不牢而导致采血针外滑。

处理方法:建议穿刺成功后利用胶布固定采血针针柄,以免因拉扯或针柄滑动出现针头脱出的问题。


2. 溶血故障

原因分析:真空管采血时由于负压较大,血液会因为过大的真空负压而以更快的速度流入采血试管当中。

速度过快,血液会以更大的力度撞击血管壁,造成不同程度的溶血。

另外,采集抗凝剂管的血标本时需要均匀的摇晃采血试管,摇晃力度极为重要,过于激烈也会造成溶血问题。

处理方法:事先准备好相应的用具和采血试管,在采血过程中降低血液流入速度,一般可采取倾斜真空试管的方式进行采血,还要注意贴近管壁与采血针头。

有采抗凝标本要求时,应先进行抗凝标本的采集,完成血液采集后需轻柔且均匀的摇晃试管;

摇晃时控制力度,以免红细胞出现机械性破裂,降低溶血问题的发生概率,并在采集完成后第一时间送验。


3. 吸血不畅

原因分析:使用真空管进行静脉采血时,可能会受到试管内部负压的影响,无论是负压过高还是负压过低,都会导致溶血、吸血不畅等故障。

除试管负压影响之外,患者的疾病因素也会出现吸血不畅的问题,如血黏度过高、严重脱水或者大出血等。

处理方法:当在采血过程中发生吸血不畅问题时,应适当移动针头位置或直接更换采血试管,也可利用注射器增加试管内部的负压,以便顺利采血。


—END—

来源:丁香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