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疫情再度暴发的一个关键节点亦是德尔塔变异株的出现,突破病例亦在多国不断出现。


随着严峻的防控形势变化,以下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也得到了权威的回答。


Q1:德尔塔病毒(Delta)有多毒?

据央视网快看报道,当地时间 7 月 30 日,美国 CDC 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一份关于德尔塔病毒(Delta)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 Delta 的病毒脱落期(排毒期)达到了 18 天。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系主任 Wachter 称,Delta 不但传播力更强,传染期也更长(18 天,而不是 13 天),这也将对我们通常采用的 14 天隔离措施造成挑战。

此外 CDC 表示,德尔塔变异株的传播能力同水痘不相上下,每个感染者平均会感染 5~9 人,超过了 SARS、埃博拉、天花等。而新冠原始病毒的这一数据则同普通感冒差不多。

微信图片_20210823164814

图源:站酷海洛


Q2:病毒变异,现在的防控措施还有效吗?

目前我们的防控措施仍然有效。这个结论基于两个基本的认识:

①科学界对这个病毒的认识。它仍然是个冠状病毒,它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已经基本清楚。

②基于我们国家目前防控工作的实践。因为我们现在的防控措施处置广东疫情、辽宁疫情、云南疫情等将近 30 多起疫情,效果是显著的。


Q3: 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的接种是否必要?

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需要对全人群都进行第三剂的疫苗接种。

初步观察,对已完成免疫接种一年以内的普通人群,暂没有必要进行加强针接种。

但是对完成免疫超过 6-12 个月,并且免疫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因工作需要要去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在国内从事高暴露风险职业的这些人群,是否有必要、什么时间开展加强针的接种,正在进行研究。

微信图片_20210823164818

图源:站酷海洛


Q4: 疫苗保护率的持久性如何?

已有数据显示,与常规疫苗一样,新冠疫苗接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接种者体内的抗体水平都会在下降。

全程免疫后 6 个月,18 到 59 岁的人群和 60 岁以上的人群,各类疫苗目标剂量组中和抗体水平大概会有 1.4 到 12.4 倍不等的下降。

但是抗体水平下降,并不表示疫苗的保护力不存在,它降到什么样的水平保护力就会消失,目前还在收集数据进行研究。

部分单位开展的加强免疫的研究结果显示,全程免疫后 6 个月到 12 个月,打加强针的话,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中和抗体显著提高。

这说明,疫苗第一阶段的免疫已经产生了非常好的免疫记忆,这种免疫记忆维持时间至少可以达到一年。


Q5: 暑假还能不能外出旅行?

①疫情高中风险地区的人员要取消外出旅行。

②其他地区的人员出行前要认真查询旅行目的地的疫情风险状态,要暂缓前去高、中风险地区旅行。

③无论到哪里旅行,都要做好个人预防,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尽量避免和减少到室内人员拥挤的场所。在室外活动,也要注意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

④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特别是那些尚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或者全程接种新冠疫苗但还没有满 14 天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尽量不去外地旅行。


Q6: 60 岁以上人群和 12 到 17 岁青少年的疫苗接种情况如何?

60 岁以上老年人的接种工作,已经全部纳入到接种范围,截至 7 月 28 日,全国已经有 1.5 亿 60 岁以上老人接种了疫苗。

对于 12-17 岁未成年人的接种,采取的是分地区、分年龄段的方式,稳妥有序地推进,截至 7 月 28 日,已经累计接种了 1248 万人。

微信图片_20210823164822

图源:站酷海洛


Q7: 提供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混合接种是否可行?

目前我国在新冠疫苗接种的过程中,不同技术路线疫苗不能替换。

也就是说,首针接种了灭活疫苗,后续就要用灭活疫苗来完成。

如果是接种了 CHO 细胞的重组冠状病毒疫苗,后续的第二针、第三针也只能用 CHO 细胞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来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中有此规定。)

即使同一个企业的同一个品种的疫苗不能完成接种,后续也要用相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来完成后续的接种。


疫情防控不能松懈

防疫一线的你们都要做好自身保护哦!


—END—

注:本文转载自丁香护士,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