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护理常规


一、概念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与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同时可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功能和心理学的改变。


疼痛分类为:

1.刺痛:又称快痛。其特点是定位明确,痛觉迅速形成,在除去刺激后即迅速消失。

2.灼痛:又称慢痛。其特点是定位不甚明确, 往往难于忍受,痛觉的形成缓慢,常常在受刺激后0.5-1 秒才出现,在去除刺激后,它还要持续几秒钟才能消失。

3.钝痛:由内脏和教体采都组织受到伤害性刺激后所产生的疼痛,疼痛的性质很难描述,感觉定位差,实际上病源部位很难确定,并且常常伴随内脏和躯体反应以及较强的情绪反应。

4.其它:胀痛、麻痛、抽筋痛等痛反应机体对疼痛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

(1)局部反应:仅局限于受刺激都位,对伤害性刺激作出的一种简单的反应。

(2)反射性反应: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3)行为反应:行为反应是指机体对伤害性刺激所做出的躲避、逃跑、反抗、攻击等整体性的行为。


二、评估要点


1.护士应在患者入院2小时内完成对患者的疼痛评估。

2.运用交谈法询问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的症状。疼痛评估,应以患者的主诉为客观依据。

3.评估疼痛方法有视觉模拟(面部表情)评分法、主诉疼痛评分法、多因素疼痛调查评分法、行为疼痛测量法、数字评分法、45 躯体表面积评分法、临床疼痛测量法等。常用的方法有:数字分级法(NRS)、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法。

4.疼痛评估次数:

轻度疼痛每日评估一次(14: 00);疼痛≥4分通知医生处理。

中度疼痛每日评估2次(14:00   18: 00)。

重度疼痛每日评估4次(06:00  10: 00  14: 00   18: 00)。 口服给药一个小时后再评估;皮下注射30分钟后再评估。

5.评估病人疼痛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头晕等。

数字分级法(NRS)

无痛0分  

轻度疼痛1-3 分(睡眠不受影响)   

中度疼痛 4-6分(睡眠影响) 

重度疼痛 7-10分(严重影响睡眠)

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法(该评分量表建议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存在语言或文化差异或共他交流障碍患者)

01


三、护理措施


1.心理支持:理解病人痛苦,鼓励其表达、倾诉,耐心解释,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

2.非药物止痛:非药物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物理疗法,认知行为包括:宣教、指导;想象法心理暗示疗法、放松止痛法、转移止痛法、音乐分散法;物理疗法包括:冷敷、热數、按摩、活动、制动;皮下电神经刺激( TENES)。

3.药物止痛: WHO推荐的镇痛三阶梯止痛法:轻度疼痛使用非麻醉性镇痛药: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中度疼痛,使用弱麻醉剂:如强痛定、可待因、美散痛等;重度疼痛,使用强麻醉剂:如吗啡、杜冷丁等。按WHO推荐的药物治疗原则给药,即尽可能选择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


四、健康教育


1.说明疼痛原因和镇痛目的

主要原因→中枢和外周神经敏感性增高

镇痛目的→使患者获得生理舒适感,减轻由疼痛带来的不良反应。


2.改变强忍疼痛的观念

告知患者免于或减轻疼痛是自己的权利,改变“骨伤患者疼痛是正常的”的陈旧观念,以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自我管理能力。


3.消除对止痛药物的疑虑心理

告知患者正确使用止痛药引起的成瘾发生率极小,不会延缓切口愈合,止痛后有利于减轻疼痛引起的不良反应,促进机体早日恢复。


4.如实报告疼痛的意义

帮助患者了解疼痛评估的正确方法,说明向医护人员如实报告疼痛的意义。



123注:本文转载自纳洛酮的护理天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