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主要包括肝脏、胆道、胰腺、十二指肠的疾病,在日常编码工作中会遇到疑难疾病,无法在ICD-10中直接查到编码。
疾病编码
1.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 )是腹腔压力 (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出现升高并且>20mmHg[伴或不伴有腹腔灌注压(abdominal perfusionpressure,APP)≤60mmHg],同时合并有新的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临床表现:
⑴腹膨胀和腹壁紧张;
⑵吸气压峰值增加>8.34kPa(85cmH2O);
⑶少尿;
⑷难治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是本病的主要并发症。目前,膀胱压是公认的间接测量腹内压的“金标准”,因此大多数外科医师根据测得的膀胱压等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诊断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按主导词
“综合征”
-腔隙(深部)(后部)T79.6
--非创伤性 M62.2
核对卷一 T79.6 创伤性肌肉缺血,亚目下有腔隙综合征(compartmentsyndrome);M62.2亚目下有腔隙综合征(compartmentsyndrome,non-traumatic),这两个腔隙综合征都没有具体到腹腔,只有广义的腔隙综合征,根据 ICD 分类规则,某一部位没有的疾病,可以依次扩大解剖范围,直至有适合的对应该疾病的编码。引起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原因有创伤和非创伤,国外报道以创伤为主,所以,当只提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时,假定分类为创伤 T79.6,但是假定分类只是根据常见临床情况编码,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时,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编码。
2. 胰胆管合流异常
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指解剖学上的胰管与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合流的先天性畸形。已报道的PBM 临床诊断依据主要有ERCP、术中胆道造影、MRCP等。胰腺胆管汇合方式分为三种类型:胰管流入胆管P-B型;胆管合流入胰管B-P型;复杂型。
胰胆管合流异常有两种查找方法:
⑴既然是先天性疾病,那主导词“异常”或“畸形”都可以,但是一级修饰词下都只有单独的胰管Q45.3、胆管Q44.5。根据ICD分类规则,某一部位没有的疾病,可以依次扩大解剖范围,直至有适合的对应该疾病的编码。胰胆管合流异常是消化道和消化腺疾病,可将其归入消化器官或消化道 Q45.9 NEC。核对卷一Q45.9消化系统未特指的先天性畸形,而胰胆管合流异常已经有明确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应放入消化系统其他特指的先天性畸形Q45.8;
⑵主导词“错位”,其英文“Malpostion”的中文解释为“位置不正,胎位不正;错位;异位”。那么胰胆管合流异常既然是汇合的位置不正确,那么查主导词“错位”也是正确的,再到一级修饰词先天性,二级修饰词消化器官或消化道NEC Q45.8。所以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疾病编码为Q45.8。
3.Mirizzi 综合征
Mirizzi综合征(Mirizzi syndrome,MS)是指持续嵌顿和压迫胆囊颈部的较大结石,引起的肝总管狭窄、胆囊胆管瘘,并发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的综合征。可分为4型。
I 型为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压迫肝总管;
II 型为胆囊胆管瘘形成,且瘘口小于胆管周径的1/3;
III型为瘘口超过胆管周径的2/3;
IV型为胆管壁因结石压迫而完全受损。
该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处置不当可致胆道损伤。
Mirizzi综合征ICD-10中按主导词“综合征”、“病”查不到。根据病例分析Mirizzi综合征是胆囊颈较大的结石引起的,主导词应该是
“结石”
-胆囊管K80.2
核对卷一K80.2,不伴有胆囊炎,而K80.0和K80.1亚目下都有注释:列于K80.2中的任何情况,但是Mirizzi综合征的定义明确指出并发有胆囊的炎症(急性或慢性)、胆管炎,将其归入K80.0胆囊结石伴有急性胆囊炎或K80.1胆囊结石伴有其他胆囊炎,这个两个编码都不太适合。
变换主导词
“胆石症(胆囊管)(胆囊)”
-特指的NEC K80.8,
Mirizzi综合征符合此处的NEC,不能归类在K80.-的其他处,核对卷一K80.8,其他的胆石症,所以Mirizzi综合征疾病编码为K80.8。
注:本文转载自医有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