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简称肌注)是临床常用给药方法,因为人体肌肉组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后,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由于肌注是有创性的操作,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引起一些并发症,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还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对治疗方案造成干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肌肉注册并发症,包括疼痛、硬结、晕倒或休克。
疼痛
临床表现:
注射部位局部红肿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患者紧张、烦躁等
产生原因:
1.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或过慢且不均匀
3.注射针头过粗、欠尖锐,操作者手法不熟练
4.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
预防措施:
1.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配合
2.熟练掌握注射技巧,做到准而快地进针,缩短刺皮时疼痛的持续时间
3.采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酶对药进行溶解
4.待皮肤消毒剂干燥后方可进行注射
硬结
临床表现:
局部红肿疼痛,影响上下肢活动,发热,恶寒,严重者可出现溃烂破损、深部化脓或局部坏死
产生原因:
1.药物剂量大或浓度高,同一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药物浓度过高、速度过快、用力不均
2.注射溶液溶解不全或落入微粒、杂质等,导致结缔组织包裹及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4.久病卧床,体弱消瘦患者,因其自身血液循环慢,药物吸收速度慢,产生硬结的风险较高。
5.注射部位过浅,往往肥胖患者较为常见,注射时药物在脂肪层停留时间较长,组织受到刺激引起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形成硬结。
6.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紧绷无法放松,使药液聚集在局部从而影响吸收速度形成硬结。
预防措施:
1.注射前做好注射部位的皮肤评估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头,熟练掌握注射技术
3.长期注射者,轮流交替注射部位,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部位注射
4.对于一些难吸收的药液,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
晕倒或休克
临床表现:
咽头水肿,呼吸困难,气促,哮喘,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意识丧失
产生原因:
1.患者对肌肉注射敏感、注射时恐惧、精神高度紧张
2.患者对注射药物发生速发或迟发过敏反应
3.坐位注射时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晕倒或休克
4.患者在空腹的情况下易出现晕倒或休克
5.操作前未咨询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预防措施:
1.避免空腹注射
2.注射前做好解释,消除病人紧张心理,取得配合
3.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青霉素等易引起过敏的药物
4.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在注射间备有氧气和吸痰设备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注意配置药液有无变化沉淀破损,检查药物的有效期
抢救原则:
1.停止注射药物,用拇指按压入中穴位。人中穴是重要的急救穴位,刺激人中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节律性刺激、边续弱刺激或边续强刺激人中能提高血压,保证各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动。另外,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进行。
2.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是休克伴昏迷者,应将患者颈部垫高,下颌抬起,使头部最大限度的后仰,同时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和分泌物吸入呼吸道。
3.注意给体温过低的休克病人保暖,盖上被、毯。但伴发高烧的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给予降温。
4.若是药物过敏引起的晕厥,则应立即按过敏性休克程序进行抢救,以防发生休克危及生命,当患者呼吸困难时,务必及时给予吸氧。
另外,需要提醒各位,无论是掐人中还是其他急救,都只是一种简便的应急急救措施,必要时可观察患者情况,进一步抢救,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在给患者进行肌注的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必要时可暂停肌注,确保安全。
注:本文转载自ICU护理之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