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鼓针,药物外渗了,护士这样做才正确!

我国是输液大国,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药物外渗可以说是很常见的了。经常有病人大呼小叫,说:“哎呀,护士!我又鼓针了,该怎么办呀?”

这个时候,即使病人再着急紧张,我们护士也不能慌张,只有沉着冷静地走好这三步,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对我们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z1

小贴士

药物渗出/外渗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而不在血管中。

第一步:安抚病人的紧张情绪

很多病人一看到扎针的地方鼓了个大包,手肿得像个小馒头一样,就格外紧张。这时,我们护士一定要安抚病人,说:“阿姨,您别着急,我马上就帮您处理!”

z2

以液体浓度高、刺激性大,容易外渗,解释外渗原因,避免说因为血管不好等病人个人原因导致药物外渗,引发病人反感。同时,护士要镇定迅速地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

第二步:判断是否为药物外渗

首先,观察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以适中力度按压穿刺部位,有无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于暴露明显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

其次,询问病人穿刺部位有无胀痛感。

最后,挤压针管,看有无回血。此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要在针尖翘起时挤压针管。如果无回血,证明针尖不在血管内,发生了药物外渗。

如果穿刺部位的表现符合“美国输液护理标准的实践(2011)”药物渗出分级的临床表现,就是药物外渗了。

表1   药物外渗的临床分期

z3

表2   药物外渗的临床分级

z4

第三步:不同药物,不同处理方法

这里有一些临床常见又好操作的处理方法,分享给大家:

1、停药处理

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药,断开输液器,保留穿刺输液的头皮针头,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减少药液在局部组织的渗出量,降低渗出液对组织的损害。再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

z5

2、外敷及药物处理

①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药液外渗:可以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或用95%酒精持续湿敷,50%硫酸镁湿敷(硫酸镁适用于因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肿胀很快就会消退。

z6

95%酒精

z7

50%硫酸镁湿敷

②组织刺激性药液外渗: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等,为了抑制药物在局部组织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便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z8


z9

③血管收缩药液外渗: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山莨菪碱(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使患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促进药液的吸收,使肿胀的组织尽快恢复正常。654-2外敷时间一次不宜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过度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每天3~4次。

注意:不能使用50%硫酸镁湿敷,因其是高渗液,可使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严重者可用0.9%氯化钠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z10

④高渗性药液外渗: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应给予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严重者1%利多卡因2ml+0.9%氯化钠2~5ml或1%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0.9%氯化钠2~5ml局部封闭。

3、局部封闭方法

用2ml注射器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以15~20°进针为宜,先沿外渗局部的边缘打封闭,进针约1/2针头,无回血后边退边注射药物,封闭外渗区域周边及外渗局部区域。根据情况每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天。

4、处理药物外渗的简易方法

临床上,我们也会用生土豆片、喜辽妥、如意金黄散、止痛消炎软膏、云南白药等常见药物,在病人药物外渗部位涂抹、外敷,也能起到十分好的消肿止痛的作用。

z11

药物外渗难以避免,但只要掌握了这些应对方法,再加上娴熟的穿刺技术和强烈的责任心,再也不怕病人输液“鼓针”了!病人也会觉得您是一个十分专业的护士呢!

z12

参考资料:

[1]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J].中国护理管理,2014,(1):1-3.

[2] 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of Practice(2011)

[3]黄桥,张咏梅,曾芬莲,宋凌霞,陈凌云,卢美玲.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的防护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114-116.

[4]张秀英.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近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