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大洗牌!60岁以上占比下降5%


  近日,河北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出炉,其中一项关系到当地所有乡村医生的命运,尤其是老年村医群体。规划称,三年后60岁以上乡村医生占比要下降5%。   


  回溯至2019年,河北省曾发文表示,将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原则上对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不再注册和聘用。确有需要的,可由村卫生室返聘乡村医生继续执业。    

 

  虽然是省级文件,但河北作为人口大省,其政策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对其他地区政策走向或发挥一定参考价值。     


  降低占比=清退老年村医?     


  60周岁以上乡村医生占比下降5%,是不是意味着要清退大量老年村医?     


  笔者认为,调低占比并不是要全面清退的意思,这些问题不是一刀切能解决的。  

   

  综合过往部分专家学者对河北省乡村医生发展现状研究可知,目前村医群体发展暴露三个问题:  


  1.村医老龄化严重,后继无人现象普遍存在。


  2. 年轻村医引不进或留不住。


  3.多数村医考评标准,没有兼顾不同年龄结构村医的学历、资质情况。  


  无论怎么看,仅通过清退老村医的方法降低比例都不见得是一项科学的举措。 


  解决村医问题关键在于做大分母


  要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公式进一步求证:

1645752209(1)

  达到比例下降,有两个可行的办法:


  一是减小分子,减少60岁以上村医在岗数,即所谓的清退。 


  二是扩大分母,主要通过增加年轻村医来达到。  

 

  显然,从长远来看,解决的重点不是做小分子,而是要做大分母,也就是吸引更多年轻医生留在基层。  

   

  有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影响、个人爱好等是年轻村医选择这份职业的主要原因,其中近 1/3 的受访者都表示受到了家庭的影响。     


  要么家里长辈就是赤脚医生过来的,在家庭氛围熏陶下,选择了治病救人。要么是因为村里医生年纪大,干不动了,既然村里、家乡需要自己,就选择了乡医这一行。

     

  但仅靠感情留人远远不够,人要吃饭,要生活,还有更实际的问题要去解决。经济负担大、工作负荷重、社会保障不足和精神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是摆在眼前的问题。  


  所以着眼问题出发,制定针对性的留人政策才能解燃眉之急,迅速扩充年轻队伍。


  60岁以上的村医何去何从?     


  如果上述问题都解决了,那60岁以上的村医将何去何从?赤脚医生年代,无数前辈们默默奉献,为农村医疗打下牢固基础,如今年事已高的他们,很多还奋斗在农村一线。     喝水不忘挖井人,农村医疗要高质量发展,除了要让年轻一辈稳心还需要让老一辈安心。为此,笔者有几点建议:     


  1. 完善退出机制,不能一刀切     


  很多超过退休年龄的村医依然坚守在岗,除了放不下乡亲父老,另一个现实因素就是缺少切实可行的退出保障,或者退出保障较少,无法满足养老所需,“手停嘴停”是一些老村医的真实反映。     


对于实在困难的地区,可以适当保留一部分技术过硬的村医,让他们继续发挥余热的同时解决生计问题。     


  2. 建立60岁以上村医返聘机制     


  有些村医在退出时已经归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对于这部分按照正常年龄退出的村医,如个人确有过硬本事且受患者信赖的老村医,可以在取得本人同意后,对其进行返聘。

     

  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在推行这项机制,笔者建议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他们的身体情况,多关怀、多体恤,并且给予足够的保障,确保干得舒心、干得踏实。     


  3. 为年轻村医赋能,老带新      


  老村医作为前辈,受当年条件限制,有部分人群没有光鲜的学历或职称,但他们的技术一点也不比上级医生差。可以让这部分群体能动性激发出来,带领年轻村医顺利适应。  

   

  总的来看,要降低60岁以上乡村医生占比,绝不是解答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既要解决老年村医的养老、再就业,也要考虑年轻人的引进、留住问题。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各部门配合,更需要给予重点人群充足的时间消化、过渡。     



—END—

注:本文转载自基层医生公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