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后导管破裂是什么原因?如何预防?

PICC导管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的硅胶管道,口径小、壁薄,具有留管时间长、置管方便、有效减少穿刺痛苦及血管破坏等优点,已成为肿瘤化疗患者的主要用药途径,但置管后保护不慎也会出现导管破裂的并发症,既会对患者治疗产生影响,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希望通过分享本案例提高大家的警惕性,减少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从而避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


01 案例回顾


患者因“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2年余,腹部瘀斑1月”收入院,患者两年前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b,化疗后部分缓解。


此次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示白血病复发,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患者同意再次化疗,建议其行PICC导管置入术并告知其置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患者家属同意穿刺并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由PICC小组护士经右肘上10cm贵要静脉处为患者行PICC置管术,选择4Fr单腔三向瓣膜静脉导管,内置43cm,外露4cm,臂围33cm,穿刺过程顺利,胸片示位置在第八胸椎上缘。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置管注意事项,术后一周内班班交接臂围。


患者一周化疗结束后血象持续下降,进入骨髓抑制期,反复高热,给予降温、抗感染、输血、止血等对症治疗,此期间PICC导管使用正常。


患者输注红细胞时导管曾出现滴注速度缓慢,当班护士两次给予冲管后滴速可恢复正常,此后导管使用无异常。


后患者出现高热,经PICC给药时发现患者PICC贴膜周围漏液,检查导管各部位连接均正常,应用20ml注射器推注生理盐水可见导管与导管柄连接处液体渗出,确认为导管破损,立即请示护士长,确认导管外露长度,并征求家属同意后由当班护士给予PICC截管处理,在无菌操作下严格消毒穿刺点、皮肤、体外导管,将导管轻轻拉出体外2cm后用无菌剪刀在破管处近心端0.5cm处以直角剪去,重新安装连接器。


建议患者重新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位置,并通过造影检查导管体内部分有无发生破损,患者家属拒绝。


严格交接班并监测患者臂围无异常,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要求拔除PICC置管,在无菌操作下轻柔操作,取出PICC导管,观察导管完整,注水后无破损漏液现象。


02 病案分析


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发现,PICC导管破裂的原因主要有:

(1)导管堵塞后暴力冲管。血液病患者经常需要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等高粘滞血液制品,如输注后未能及时采用脉冲方式冲管,容易发生药物沉淀从而堵塞导管造成封管压力过大,但强行推注会使导管破裂。

(2)固定方式不恰当。换药后若导管的摆放位置不恰当,透明敷贴很难同时固定导管及其连接处,质地较软的硅胶导管被连接器牵引变成折曲状,导管磨损日益严重,当再次推注药物时,导管则会发生破裂。

(3)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与负重。过度活动会使导管因牵引作用折损,过度负重则会使导管尖端血液反流,接头松动,造成导管血液反流凝结使导管堵塞,增加导管破裂的风险。

(4)导管材质原因或导管发生老化。长期、频繁输液与换药,导管慢慢老化破裂,消毒液的作用及胶布刺激也是导管老化的重要因素。


03  经验分享


1.正确冲封管很重要。采用脉冲式冲管,推一下停一下,脉冲冲管会产生正负压,进而形成涡流,对粘附于管壁上的内容物具有良好的冲洗作用,可有效预防导管壁狭窄。封管时边退针边推注封管液,确保管道内处于正压状态,预防血液回流而堵塞导管。


2.输注完化疗药、脂肪乳或血制品等高刺激、高渗、高浓度液体后,应及时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若发现冲管阻力过大或输液速度变慢,应警惕导管堵塞,及时找出原因处理,不可强行推注。


3.如确实发生导管堵塞可用尿激酶溶栓,浓度为5000U/ml,用三通管连接,先推入尿激酶1ml,保留20min,然后抽回血,弃去,最后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


4.严禁使用10ml以下的注射器冲管、给药,以免压力过大损伤导管。


5.妥善固定导管。固定时让患者放松穿刺侧肢体,避免无菌膜粘贴后张力过大;导管摆放呈半弧形,与肢体呈45度角,避开肌肉群及关节;贴无菌膜之前,检查连接处是否发生折曲现象,并使蝴蝶翼的1/3覆盖于无菌膜内,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四周抹平贴膜。


6.换药时不能使用酒精消毒导管,因为乙醇溶液会促使导管的聚氨酯材质老化。


7.加强置管后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的导管保护意识。防止置管所在手臂受压、剧烈活动,并指导患者正确的术侧肢体活动方式。对于置管后依从性较差者,积极对其进行预防导管破裂的健康宣教,并争取家属配合,尽可能避免导管破裂。


8.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护理人员的导管使用及维护水平也与导管破裂密切相关。输液时应注意检查患者体位是否正确、导管有无折曲等,不可反复抬起导管接头,以免导管因反复折曲而损伤、破裂。更换无菌膜时,轻柔操作,尤其去除附着管壁的分泌物时,不可用镊子直接接触管壁以免磨损导管。


9.护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度责任心,也要培养自己的预见性思维能力。通过自己的专业判断预知到每项护理操作、患者的每个不良习惯所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END—

注:本文转载自护理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