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纤支镜在临床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纤支镜在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很多并发症,接下来我们共同了解一下纤支镜操作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是一种导光器械,能将图象从一端传至另一端。
具有镜体细、可弯曲、视野范围大、可直接看清气管的第三甚至第四级分支,并且可以直接吸痰、钳夹咬取组织作病理检查或用毛刷刷出细胞行细胞学检查等优点。
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将气管镜经鼻、口腔咽喉部插入气管、支气管直接观察其中病变,为目前早期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图源:图虫创意
治疗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术,能够达到段以及段以下的支气管,直视下冲洗、吸取,逐级吸尽气道内分泌物;利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痰液黏稠分泌物。
通过反复冲洗刺激局部黏膜,增强患者咳嗽反射,利于排除小气道内炎性分泌物,缓解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改善患者通气,使患者自主呼吸得到增强和恢复,并积极有效的控制感染。
且在支气管镜下取标本药敏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常特异性多超过 80%,敏感性超过 70% 准确性高。[7]
评估
1. 困难气道插管:经纤支镜在困难气道插管后咽喉部损伤情况。
2. 纤支镜检查后:患者主诉局部疼痛,咽干,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表现:口腔护理时重点查验器械性溃疡,出血等。
3. 患者因素:性别、年龄、心理因素、配合情况等。
4. 其他因素:操作者经验、检查次数、应急能力。[1]
原因/表现
1. 喉头水肿与气管、支气管痉挛:术前准备不充分(局部麻醉,润滑液),未给予充分镇静。患者情绪激动、原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突然刺激导致患者痉挛。
2. 操作完成后未给予局部雾化导致喉头水肿。
3. 误吸:术前未按时禁食、停胃肠营养、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未调整,术中患者烦躁导致腹压增高,发生误吸。
4. 低氧血症:在气管镜检查时存在短暂缺氧,未把握检查时间或血氧饱和度下降时未给予加压吸氧导致低氧血症发生。
5. 鼻粘膜,支气管粘膜出血:检查前未评估患者凝血功能或操作时误伤导致。
6. 气胸,纵膈气肿:患者原发病加重。
7. 感染:致病菌移行导致或器械未严格清洁、消毒。
8. 心律失常和心搏、呼吸骤停:支气管镜操作时对患者的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和缺氧所致。
9. 麻醉药过敏:术前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
护理措施
1. 气管镜检查前,应掌握禁忌症:
1)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呼吸衰竭,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未控制的高血压及心律失常患者;
2) 出凝血机制障碍或者长期应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者;
3) 哮喘急性发作者;
4) 主动脉瘤有破裂危险者;
5) 已经发生的致命性疾病病变,应谨慎对待。
2. 术前禁食、禁饮 4~6 小时,经胃肠管给予肠内营养者,术前将胃内容物抽吸干净。
3. 为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如无禁忌症,可给与镇静剂。
4. 术中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稳定。
5. 持续机械通气者可连接一个三通连接管带机操作,操作中给予较高的吸入氧浓度,但需降低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避免压力损伤。
6. 术后嘱患者 2 小时内禁食、禁饮,避免误吸;置入人工气道者,在气囊充盈的前提下,可以即刻给予胃肠内营养;如全身麻醉,需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才能进食。
7. 术后有胸闷症状或持续低氧血症者,做胸部影像学检查排除气胸。[1]
8. 术前使用抗感染、抗过敏、降低气管高反应性、舒张气管平滑肌等作用的药物雾化,可有效地避免术中气管平滑肌收缩,减少喉、气管及支气管痉挛的发生。
同时术前做好利多卡因雾化,术中加强声门周围、主气管、异物外局部麻醉,避免因咳嗽频繁,增加异物钳取难度,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5]
9. 术后出现咽喉不适或疼痛、声音嘶哑、咳血时术后常规使用激素,嘱患者术后少说话,必要时可予雾化吸入 α- 糜蛋白酶 5 mg+地塞米松 1 mg/(kg·d),改善喉与声带水肿。
咽喉不适或疼痛、声音嘶哑,予对症处理,一般 1~2 d 后症状常会消失 [5]。
纤支镜操作相对禁忌症
1. 肺功能严重损害;
2. 心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心律失常
3. 全身状态或其他脏器功能极度衰竭;
4. 哮喘发作或大咯血,原则上属于禁忌症,若作为治疗抢救措施可慎重考虑;
5. 主动脉瘤破裂风险。[1]
随着纤支镜检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开展,经纤支镜传播的疾病时有发生。
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纤支镜的感染控制,必须按规范做好清洗、消毒工作,加强防护措施,预防纤支镜使用过程中的医院感染。[4]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向支气管肺泡注入生理盐水并随即抽出,收集肺泡表面液,检查其细胞成分和可溶性物质的一种方法。[6]
图源:图虫创意
灌洗量不超过 300 ml。术前应充分考虑气管导管内径;应充分考虑 ICU 患者术后的高危并发症,操作的必要性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
严密监测生理指标;恰当设置机械通气参数,操作过程保证充分的氧和;操作者熟悉并充分准备麻醉镇静剂。
临床用于诊断多种肺部疾病,如肺泡炎, 肺纤维化,石棉肺,肺癌,肺囊虫病,肺泡蛋白沉积症等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研究肺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评价疗效和预后等。[1]
—END—
注:本文转载自丁香护士,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